程式語言外的說話藝術

                          --醫資說話也啵棒!

                                                    關琪錞/記者 採訪報導 

 

許多人到上了大學,甚至到社會工作時,即使擁有著一身的專業知識卻仍克服不了上台面對人群講話的恐懼,而羨慕著擁有完美口語表達能力的人。究竟如何讓聽的人得以信服?除了自身的專業之外,還要講得「有理」、說得「精彩」。 

 

頭頭是道 

  

      醫資系三年級王易騰表示:「學辯論可以讓人知道怎麼樣的溝通是有效的、合理的。」廣義而言,辯論是「針對某一特定主題,讓持有不同立場和意見之人,以有系統、有條理的言辭,彼此陳述立論和反駁。」辯論非吵架,但人的心態是,在道理不足的情況下,站不住自己的立場,便開始強詞奪理,往往在討論事情的過程中,變成是一種無理的爭執。

  

      98學期慈濟大學剛成立的辯論社,是由醫資系三年級王易騰與其他外系學弟妹一起聯合創社。提到辯論,王易騰有著滿腔的熱情——回想起國中三年級時,第一次聽到「辯論」一詞,是從小說家九把刀的書裡看到,問了其他學長後,便提起了對於辯論的興趣。「我要學辯論,讓自己吵架變的更厲害!」他回憶當時的心情;剛開始接觸時,還一心以為學了辯論後能提升自己的吵架功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加入了當時的辯論社,開始學習許多辯論的技巧。

  

高二時期,自從與社員自費打過許多場辯論賽之後,才逐漸發現原來辯論不是吵架的延伸,而是一門深刻而具學術意義的活動。辯論可以訓練人的思維更加縝密、讓視野更加寬廣,進而深入事情的不同面向。而後他更愛上藉由辯論來做腦力激盪思考各種議題,藉此來探求真理。現在輪到自己當上社長,比起過去單純參加社團必須承擔的責任更多。

  

要成立一個社團,首先要具備的熱情,接著就是培養自我的經營能力,以及時間和金錢上的調配。為克服這些種種的因素,王易騰曾參與過許多學生社團——街舞社、學生會等等,也曾擔任過聖誕晚會籌備人員,為的就是吸取更多的經驗,好在處理行政事務與溝通協調上,充分做好自我準備。終於在本學期,辯論社正式成立。

 

辯論社的現任指導老師是醫學系七年級的朱秉鈞同學。他表示:「在我大一進來的時候,慈濟大學有個思辯社。記得當時似乎是一個我也忘記什麼系的學長,帶著一群護理系二年級的學姐組成的。大二的時候,最後就跟當時大三的一個護理學姊獨撐社務;基本上活動辦不起來。」當時東區辯風不盛,慈濟大學也沒有這樣子的熱潮持續,思辯社便人間蒸發了。往好的方面想,或許是學生太乖;然而,如果學生們對於公共事務的討論上都沒有強烈的參與興趣,在校務會議中,將無法發展出完善的思維能力去爭取學生的權利。因此王易騰希望能成立社團,一來希望能訓練東部的大學生們,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像台灣其他地方的大學生一樣,懂得自身權益,了解如何向學校來合理爭取學生事務的空間;二來也可以繼續高中的辯論夢。

 

但是,既要當社長又要維持對辯論的熱情,會不會特別辛苦?王易騰說:「學辯論很痛苦,但是當真正地把辯論的技巧學會了,視野也寬廣了,那是一種很大的滿足感。」

 1.jpg

 

辯論社社長王易騰

 

說學逗唱 

 

「每日笑三回,生活沒煩惱。相聲的幽默與趣味,逗樂你的心懷,打翻你的苦水,生活變得EASY,笑容變得CRAZY,頭腦不再『孔古力』,不必對自己說I'm SORRY。」這是出自於相聲瓦舍的名言。話說的有理是口語表達的基礎,如何讓說話在生活裡變的更有趣,則屬「相聲」莫屬了!

 

116日醫資系二年級吳濬頤與邱韋慈在慈濟大學的一間小教室裡為系上老師表演三段對口相聲;前兩段式的「人生哲學論」與「好壞人論」是改編自相聲瓦舍的段子。最後一段:「不要忘了,天下為公,大家一定要博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各位同學,一定要和平、奮鬥、搞醫資」、「搞好醫資大學,另外校長還勉勵我們( 拿出小抄 )培育資訊科技於健康照護之應用專才、進行生物醫學與資訊科技之整合研究、提昇資訊科技在健康照護之實務貢獻…」這段自創的「MI大學」,是以瓦舍為架構,再由吳濬頤與邱韋慈加進系上的慣用語,還有平時同學們對於老師的印象,以說學逗唱的模式來呈現。

 

「第一次接觸相聲時是在國小一年級,有人來學校表演,覺得很有趣!」吳濬頤回想當時接觸相聲的情況,多方面興趣的他,以前喜歡繪畫、編劇等語文創作,因為所結識的畫友對相聲有興趣,也因此改變了過去他對相聲的刻板印象。

「相聲是利用說、學、逗、唱來作表演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後來的一些表演者在表演的內容加上了一些曲藝及其他的一些說唱表演而成現在的表演型式。」吳濬頤說:「我本來以為相聲是一種傳統藝術,可是國三那一年聽『相聲瓦舍』馮翊綱和宋少卿的『八街市場』後,改變了我對相聲的印象,原來相聲也可以那麼有趣!」。

 

第一次上台表演相聲是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音樂老師要求學生做「有聲音的表演」,一起表演的同學也對相聲也有興趣,但是私底下喜歡跟上台表演總是有一段差距;當時對方背錯詞,讓吳濬頤面臨了一次特別的臨場經驗,好在當時拐了個彎,才扭轉當時尷尬的情境。高一的經驗也讓他知道,要一起演出一場完美的相聲表演,靠的不只是事情的背書功夫,還要不畏觀眾,腦筋得轉得快。更重要的是,與台上一同表演的伙伴之間的默契。

 

而同為醫資系同學的邱韋慈,更早於吳濬頤接觸相聲,從幼稚園開始,所聆聽的兒童版相聲錄音帶,就是由賴聲川導演,李立群、李國修演出的「這一夜我們說相聲」。邱韋慈開心的說:「小時候不是都很喜歡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帶去學校嗎?那時候我帶了好多錄音帶到學校讓老師放給大家聽,大家都聽得很開心!可是東西就再也沒回來過了」不過,從小喜歡聽音樂的她,從不吝於跟別人分享她的喜好,自然也不計較她最喜歡的錄音帶就這樣一去不回了。

 

97年下學期醫資系的送舊表演是吳濬頤與邱韋慈第一次同台的演出,沒想到,那次的表演帶給了系上老師和同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系上的老師,更表示希望他們能不定時的有一些校內表演。同樣也喜歡相聲表演的醫資系系主任劉瑞瓏表示:「他們的相聲表演真的帶給了許多人歡笑,相聲是兩個人的表演,在大學能夠碰到這樣有共同興趣和喜好的朋友真的不容易,他們兩個就像是『王哥和柳哥』一樣!」劉瑞瓏主任開玩笑的說:「王哥和柳哥是台語老片的兩個主角,一胖一瘦,現在是形容一對很好的朋友。」「醫資系是一個理工科的科系,常常需要面對的就是電腦然後寫程式,跟人群的互動反而不那麼的在行,但在我們的領域裡,像是在訪談產品使用者的時候,也是需要面對人群的。」有鑑於此,劉瑞瓏主任希望他們兩個人能夠成立一個相聲讀書會,把同學也拉進來,不僅僅是學習相聲,也更能讓系上同學在面對人群時的口語表達更加的進步。劉主任給予他們相當大的期許。

 

人才濟濟醫資系

 

      在外界的刻板印象中,資訊科系的學生好像只有在面對電腦時才能大展長才。不過,慈濟大學醫資系的三位大學生,在面對自己課業之餘,同時也發展他們在辯論以及相聲方面的才能。醫資三的王易騰說:「人最重要的是要常自省,了解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才不會庸庸碌碌忙了一輩子,但是卻不開心。」多多參與其他社團除了增廣自己見識外,才能發現自己興趣的所在。

 

吳濬頤和邱韋慈則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難得有同樣興趣和喜好的朋友;兩人發展相聲的機會,也因劉瑞瓏系主任的鼓舞,讓他們能不定時的表演相聲給系上同學及老師欣賞。理工科學生除了面對那些密密麻麻的程式語言規則外,也可以能言善辯、也能大笑一場讓自己的腦袋和心情跟著放鬆。慈濟大學醫資系的三位同學,顛覆大家對於打電腦即為「宅」的刻板印象。

 

什麼是現在做了,10年、甚至20年後都不會後悔的事情?Just do it!讓未來的人生為現在的自己感到自信驕傲!

 

2.jpg  

醫資系老師(左一,許弘駿老師;右起林紋正老師、劉瑞瓏主任)與吳濬頤和邱韋慈

 

 3.jpg

 

吳濬頤和邱韋慈台上表演相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umi74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