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資訊
高科技的貼心應用
 
◎撰文/郭書宏
 

學術綠洲,人文搖籃


如何將資訊科技應用於醫療領域,研發出臨床醫療人員心目中「理想」的
醫材,讓操作更簡便、效果更顯著,病人的生命更有保障?這群研究生深
入醫療領域,專注傾聽、用心觀察需求,並做出貼心的回應。




電影情節中,情報員以錄音的聲紋、拷貝的指紋通過身分辨識系統,取得
機密資料;又或者科技進步,舉凡工作、購物、搭乘捷運,皆經由掃瞄眼
部虹膜來確認身分……類似景況再也不是虛構的故事或遙不可及的技術,
善用得宜,「生物辨識系統」也能成為生活好幫手。

生物辨識系統近年來結合商業機制,應用在門禁、打卡上;一些個人電子
產品也逐步內建此系統避免私密資料外流。在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研
發下,更將生物辨識延伸至醫療,甚至可救人一命!

由醫學資訊系助理教授沈祖望指導,研究生蕭正賢、何宗穎及林群晨研發
的「個人化電腦登入系統」,其中一項應用是以「心電圖」作為生物辨識
的方法,讓心血管疾病患者佩戴在身上,透過無線科技的傳輸,讓醫療單
位隨時監控並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況,避免致死型心臟病突發卻延遲送醫的
情形。

不同於主流,這套系統以心電圖作為生物辨識方法。醫學資訊所研二生何
宗穎說,指紋辨識不適用於失去雙手的殘障人士;人臉辨識會受帽子、眼
鏡、光線等外在因素影響;至於辨識度最高的虹膜,也可能被隱形眼鏡干
擾。「每個人的心電圖都是獨一無二的。」

沈祖望解釋,心電圖的R波是人類生命的指標,每個人的心電圖振幅、波
形各不相同,不論身體是否有殘缺,皆可用其特徵作為生物辨識。

何宗穎一邊操作一邊說明:「你瞧,不同於傳統測量心電圖需要黏貼許多
感應貼片在身上;僅需將身體任兩個點接觸感應器,身體的微量電流通過
心臟形成迴路,即可測量到心電圖訊號。」

這套系統應用了無線藍芽技術,不受限距離遠近。研究生林群晨補充說明
,此裝置安全性高,也適用在孕婦與兒童身上。

這項結合科技與醫療的研究成果,獲得「九十五年度微電腦應用系統設計
製作競賽」研究所組佳作獎的肯定。



醫療科技化勢在必行


「生物辨識之應用——個人化電腦登入系統」是慈大醫學資訊所與國科會
合作「心血管疾病防治資訊之整合和分析」研究計畫中的一環。像這樣以
資訊科技輔助醫療照護的推動與研發,就是二○○二年慈大在國內首創醫
療資訊系,繼而在兩年後陸續成立碩士班、博士班研究所,幾年來致力推
動的目標。

慈大醫學資訊研究所所長劉瑞瓏指出,現代醫療行為多元化,從醫療照護
、醫藥研究開發、醫院的經營管理,都需要資訊科技的介入與輔助。「醫
學的發展,攸關全民健康。我們的使命,就是有效地將資訊科技應用於醫
學領域上,培育出橫跨醫學、資訊兩個領域的人才,促進醫療品質提升。


劉瑞瓏說,雖然跨領域研究,在師資招募及人才培育都無法一蹴可幾,「
但醫療行為的科技化勢在必行!」

「舉心電圖為例,發展一百年之久,仍是輔助心血管疾病診斷的主要方法
;隨著科技提升、晶片製作進步,可以有更多新的應用。」劉瑞瓏分析,
國內醫學資訊訓練多偏重在醫療管理,很多醫療科技器材離醫療人員的「
理想型」仍然有段差距。

「於是我們成立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系、所合一的醫學資訊系,建立一
套完整的醫療資訊教育與訓練。」劉瑞瓏說,從大學到博士班一貫的課程
,堅持基礎資訊科技的養成,並致力於醫學應用的訓練;研究所尤其著重
學生研究發展的能力,「我們期望具有資訊科技背景的專才,能夠傾聽醫
療人員的聲音,有能力且切合需求研發出相關產品。」

慈大醫資所近期進行「智慧型居家意外事件之評估與偵測」、「健保IC
卡新卡功能與服務」等數十個規模不等的研究計畫,有些並獲得校外補助
;對研究生研發能力的培養而言,是相當好的機會。

大學是同班同學,何宗穎比蕭政賢早一年進入慈大醫資所就讀。「當初就
是何宗穎的建議,告訴我慈大的教育資源不會比國立大學來得差、甚至更
好。」蕭正賢坦言,起初到東部就學難免有些不適應,「但一來馬上就投
入緊鑼密鼓的課程與研究。我因而改觀,認為東部清幽的環境最適合研究
。」

一年來參與研究計畫的林群晨說,所上硬體資源豐富,「以前電腦是多人
搶一台,現在有個人專屬的專業電腦。」此外,能與慈濟醫學院其他系所
或慈濟醫院進行緊密的整合研究,更是其他學校少有的。

據人力市場分析,數年內資訊科技人才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尤其是醫
療及生物科技研發單位的資訊人才,更具競爭力及發展。





「資訊科技之於醫療,絕不僅是工具。我們應該從本質上思考,究竟我們
做的研究,能不能為醫療產業或服務帶來前瞻性的改革。」

劉瑞瓏說,將資訊科技帶進醫療服務業,專業人員應該從「心」重「新」
思考,如何讓資訊科技在醫療領域扮演一個更好的角色,帶給人們更健康
、更快樂的生活,「需要更多有心的研究人員加入。」

資訊科技無疑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品質與水
準。明日世界的情節,也可能在當代實現;如同慈大醫資系等研究單位的
開發下,預約在不久的未來將透過高科技,一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
守護愛」。
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481/mag481.HTM

--

http://www.mi.tcu.edu.tw/media.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umi74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